下午2点十分是什么时辰?

2024-05-17 14:07

1. 下午2点十分是什么时辰?

下午2点十分为未时五刻,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
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

扩展资料:古代计时方式
在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,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。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,一点到三点为丑时,三点到五点为寅时,其余的以此类推。
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,所以,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,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“大时”,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“小时”。以后,随着钟表的普及,“大时”一词也就消失了,而“小时”却沿用至今。
刻古代用漏壶计时
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。播水壶分二至四层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壶,受水壶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随蓄水逐渐上升,露出刻数,以显示时间。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,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。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.4分钟。所以“午时三刻”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.2分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时辰

下午2点十分是什么时辰?

2. 下午2点叫啥时辰

下午2点为未时。
13时至15时。此时太阳蹉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谓之日侧、日映。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十二时表时独特、历史悠久,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,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。

扩展资料:
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,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
时辰历史:
十二时辰制: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二十四时辰制: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、正两部分,这样,子初、子正、丑初、丑正......依次下去,恰为二十四时辰,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。
十时辰制:出现于先秦。昼夜各五分。据《隋书.天文志》,昼为朝、禺、中、晡、夕;夜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后用五更来表示)。
即更点———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,亥时作为二更,子时作为三,丑时为四,寅时为五更。把一夜分为五更,按更击鼓报时,又把每更分为五点。每更就是一个时辰,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,即120分钟,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。
由此可见“四更造饭,五更开船”相当于现在的“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,3时至5时开船”。“五更三点”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,即4时12分,“三更四点”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,即0时36分。
十五时辰制:其名称为晨明、朏明、旦明、蚤(早)食、宴(晚)食、隅中、正中、少还、铺时、大还、高舂、下舂、县(悬)东、黄昏、定昏。
百刻制: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。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。可能起源于商代。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,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、一百零八刻,几经反复,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,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未时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时辰

3. 下午一点至二点属什么时辰?

下午五点到七点是什么时辰

下午一点至二点属什么时辰?

4. 下午2点叫啥时辰

下午两点是未时,附时辰表:
古时
今时
配上的生肖及原因
子时
23:00~00:59
(鼠),五行为“水”。
丑时
1:00~2:59
(牛),五行为“土、金、水”。
寅时
3:00~4:59
(虎),五行为“木、火”。
卯时
5:00~6:59
(兔),五行为“木”。
辰时
7:00~8:59
(龙),五行为“土、水、木”。
巳时
9:00~10:59
(蛇),五行为“火、金”。
午时
11:00~12:59
(马),五行为“火、土”。
未时
13:00~14:59
(羊),五行为“土、火、木”。
申时
15:00~16:59
(猴),五行为“金、水”。
酉时
17:00~18:59
(鸡),五行为“金”。
戌时
19:00~20:59
(狗),五行为“土、金、火”。
亥时
21:00~22:59
(猪),五行为“水、木”。

5. 下午两点属于什么时辰

下午2点属于未时。
未时:日昳,13时至15时。此时太阳蹉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谓之日侧、日映。午后时间,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。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,最为舒适的时间。
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旦至食,为麦;食至日昳,为稷。”又《汉书·游侠传》:“诸客奔走市买,至日昳皆会。”“日昳”的意义是,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。以中天为界,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。

时辰
子时:午夜23点-凌晨1点(三更)。

丑时:凌晨1点-3点(四更)。

寅时:3-5点(五更,所谓起五更、爬半夜就是说这时候起床)。

卯时:5-7点(点卯,就是说这时候点名)。

辰时:7-9点。

巳时:9-11点。

午时:11-13点。

未时:13-15点。

申时:15-17点.酉时:17-19点。

戌时:19-21点(一更)。

亥时:21-23点(二更)。

下午两点属于什么时辰

6. 下午两点是什么时辰

下午两点是未时,未时是从13时至15时,此时太阳蹉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谓之日侧、日映。午后时间,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。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,最为舒适的时间。

十二时辰
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

十二时辰制。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十二时表时独特、历史悠久,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,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。

7. 下午一点至二点是什么 时辰?

下午1点至2点属于未时。
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,古代人把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
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小时。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,从半夜起算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,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。
十二个时辰名称分别是:子(zǐ) 、丑(chǒu) 、寅(yín) 、卯(mǎo) 、辰(chén) 、巳(sì) 、午(wǔ) 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 、酉(yǒu) 、戌(xū) 、亥(hài)

下午一点至二点是什么 时辰?

8. 下午2点半是什么时辰

古代人们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所以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

由此对照上面划分的时间段,由此可以得出下午2点半为未时。

古代人们怎么样区分时辰

古代人们对于区分时辰的方式有很多种,最为常见的划分是把2个时辰,分四个刻时,一个刻时大概就是15分钟。这是白天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。到了晚上没有太阳,水滴也是有计算时间的方法。比如说水滴计时法,计算时间用的仪器是水漏,通过水滴落的时间来计算,过了多长时间。嗯,我们在一些,小说和古代文献中也有,一柱香,一盏茶,这也是用来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。

后来聪慧的古代人们用石头制造了一个周围刻着十二个时辰的圆盘,圆盘的中心插上一根铁针,随着太阳的转移,铁针投下的影子也在移动着。这样,铁针的影子就为人们指出了时刻,更加方便的让人们知道当时的时间。它的名字就叫做“日晷”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